国家安全、刻板印象与地缘政治:TRO(SAD)案件背后的法律与博弈
- Summit Zenith
- 5月26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5月28日
张宁 合伙人
上周,《哈佛法律评论》(Harvard Law Review) 在其2024年12月刊中发表了莎拉·法克雷尔 (Sarah Fackrell) 教授的一篇题为《The Counterfeit Sham》的文章。表面上,这篇文章探讨了“附表A”(Schedule A) 案件的原告滥用“假冒” (counterfeit) 指控以及这种行为对外观设计专利相关主张的法律影响,但我认为这篇文章传达的更为重要的信息在于——国家安全忧虑、对外国“假冒产品”的刻板印象和地缘政治紧张关系至少在已在整体上干扰了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判断。
法克雷尔教授开篇提到“counterfeiting”假冒产品在美国法律下有严格的意义—“有意且精心地复制真实商标,并以假冒商标标识的产品进行生产或销售的行为”,并不适用于目前看到的大量被告卖家的产品尤其是外观专利有关的案件中,但是TRO(SAD)案件的原告们在这些诉状是通过使用“假冒”这一情绪化且唤起强烈负面联想的字眼,而非较为中性的“侵权”,试图营造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与最严重、最危险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如假药、危险假冒零件)相提并论的印象,从而激起决策者和司法人员的恐惧与愤慨。这种策略不仅可能导致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获得过度的法律保护和补救措施,也会扭曲法律与政策讨论的实质,使得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被过度严重化,误导了公众与相关立法者、执法者对问题的理性判断。
教授在分析了侵权和假冒在法律下的巨大差异后指出,有人故意将“假冒”这一严格用于商标领域的概念套用到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以引发对严重不法行为的联想。这种误用不仅扭曲了法律与道德的现实,也可能误导法官及政策制定者,从而为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谋取过度的法律救济。
这篇文章直接点名了伊利诺伊北区法庭以及佛罗里达南区法庭的几位法官,他们将所有TRO(SAD)案件都贴上“假冒产品案件”的标签,即便这些案件并未涉及实际商标或商号的假冒侵权。有些法官甚至从传统的假冒侵权案中借用措辞,形容这些案件的被告为“具有欺骗性”的一方,以此正当化针对他们的严厉救济措施,如通常不被允许的资产冻结。事实上许多TRO案件的外观设计侵权指控并不强,有些甚至可视为毫无根据的诉求。无论法官是否仅以日常用语或松散定义来使用“假冒”一词,这种语言上的刻意混同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法官对所有这类案件的整体认知与处理方式。
作者指出,所谓的“假冒”修辞的使用背后有多重动机:
1. 将执法成本转嫁给纳税人:知识产权权利人试图利用对“假冒”的恐惧描述,将其包装为公共安全问题,希望政府和公众为本应由私人承担的维权成本“埋单”。在外观设计专利和边境执法的讨论中,一些权利人和支持者借由强调并不存在的安全隐患,来推销公共部门为其私有维权努力支付费用。
2. 规避正当法律程序保护:权利人借由强调“假冒”的严重性来为规避正当程序辩护,进而要求法院在未经完整听证的情况下采取单方面的强制措施(如临时限制令、资产冻结),从而降低其维权成本,同时给被告施加不成比例的压力。
3. 原告用这些语言试图获取不适格潜在赔偿:
4. 如果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能以巨大潜在赔偿为威慑,可能在无需投入高昂诉讼成本的情况下就能迫使竞争对手停产或和解。
最终,这些原告在TRO(SAD)案件里期待获取的是低成本快速的私人获利,而不是执法。法官们被“假冒“等语言带偏了节奏。
作者痛心地陈述到这些低成本单方面执法的案件其实是有法律代价的:快速,低价,单方面的案件会提高误判风险。法官若不熟悉相关标准或没有被告方的对抗性意见提醒,就可能采用错误的侵权标准,或接受原告提供的错误专家意见。以首个上诉至联邦巡回法院的TRO(SAD)案件为例:该法院推翻了初步禁令,因为简单对比就能看出被指控产品与被主张的外观设计专利存在显著差异。联邦巡回法院甚至在附录中展示了被告产品的图片,以说明其与专利主张的显著区别。这一案例说明,没有被告出席的程序更易导致法官受到误导,从而作出错误裁决。但是由于长期缺失有意愿继续法律流程的被告,大量误判无法被揭露。
该文章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查看。法克雷尔教授这篇文章撰写了大概一年,引用了大量案例。在Goldman 教授《哥伦比亚法律评论》文章(原文链接:https://columbialawreview.org/content/a-sad-scheme-of-abusive-intellectual-property-litigation/)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TRO(SAD)案件的本质在美国法律界已经越来越清晰。
TRO(SAD)案件到今天为止,在伊利诺伊北区法院和佛罗里达南区法院的总案件数达到6,188件(纽约等其他州也长期有这些案件的存在)。假设150个卖家一个案件的话,总受害卖家达到92万个,总损失(包括开店成本在内)预估20亿美元以上(假设2000美元一家店的基本成本另外加在平台被冻结以及被划走的金额—事实上,原告律所的要求一般也是和解费不低于2000美元)。事实上这些诉讼中基本都是针对中国卖家做出的,对中国跨境电商产业链上的就业和资本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历时近10年、涉及的几十万中国卖家的冤假错案希望很快有昭雪的机会。另外,在这些案件中受到巨大损失的商业损失,无论是否被缺席判决,请大家尽快联系我们律所:(inquiries@cbcounselor.com)。我们正在寻求集体维权的机会。
我们律所的知识产权团队从2021年开始就致力于TRO/SAD案件的抗辩/反诉。协助上千卖家解冻维权。和一些其他律所不同,我们从接手这些案件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这些案件本身存在的法律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抗辩提升电商界以及法庭对这些案件的认识。
END
Comments